首页

艾玛女王强制

时间:2024-07-06 02:04:33 作者:(年中经济观察)极端天气频发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? 浏览量:63729

 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(记者 陈溯)今年入汛以来,中国极端天气频发。6月,华北、黄淮等地干旱快速发展,长江流域遭遇历史同期第二多强降雨。中国粮食安全会否因此受到影响?

  进入夏季,中国出现“南涝北旱”现象,南方强降雨具有极端性。据气象部门统计,6月10日入梅以来(6月10日至30日),长江流域、珠江流域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49.2%和18.6%。强降水造成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安徽、湖北9省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,南方强降雨主要影响水稻生长区,水稻是水生作物,洪涝灾害对其影响不大,且当前尚处于年中,随着后期加强补种和技术干预,仍可挽回一定损失。“作为重要口粮之一,中国稻谷库存充裕,南方洪涝灾害对中国大米安全供给影响比较有限。”

  与此同时,华北、黄淮、江淮持续少雨高温,干旱快速发展,农业生产面临挑战。李国祥认为,6月干旱正值小麦收获季后期,对其影响较小。旱情主要影响玉米夏播时机,由于后期天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,应重点关注其对夏播的影响。

  据农业农村部公开信息,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20%以上的夏粮今年丰收已成定局。当前正值秋粮生长期,展望后期,能否保障全年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水旱灾害对其影响如何。

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,目前秋粮玉米正处于出苗和生长期,水资源保障十分重要。从现实情况来看,中国大中型灌区水资源基本能够得到保障,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75%以上,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。“从整体情况判断,尽管水旱灾害频发,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且不发生大面积极端变化,不足以影响今年国家粮食安全,不用过度担心。”

 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,也是农业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。极端天气频发之下,官方已行动起来,采取加强气象监测预警、农田水利调控、农业技术减灾等多种措施减轻灾情损失,全力保障粮食安全。

  姜文来表示,近年来,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,抵御水旱灾能力不断增强。2000年至2022年,中国平均每年因旱灾粮食损失为223亿公斤,而2013年至2022年平均因旱灾粮食损失为136亿公斤,粮食生产抵御旱灾能力显著增强。

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极端干旱、水灾发生的频次和强度不断增加,对农业生产的挑战也在加剧。

  李国祥表示,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,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体制机制建设,细化各项应对措施。如以前通常是“南涝北旱”,在极端天气影响下,现在北方也易出现极端暴雨。去年华北地区遭遇的严重涝灾,就提醒北方地区要加强排灌系统建设。

  姜文来提醒,应对极端气候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,仍然任重道远。要强化现代化手段,加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,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广交会如何吸引新朋友来“团购”?创新是关键词

而4个月间,包括垫付的资金和所谓的利润在内,肖斌在浙江苏易士账户内的账户余额达到了近150万元,其中包括本金约85万元。而假设浙江苏易士正常运营,肖斌在4个月内以85万元本金获取65万元收益的情况,也同样令人咋舌。此外,仅仅参与两个月的刘鑫投入本金则接近40万元。“经早前初步统计,参与商户数量超过千人,涉案资金规模按亿元计算。入驻商户少则损失数千元,多则损失600余万元。”刘鑫指出。

康辉@大国外交最前线丨一睹为快!马克龙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盛大欢迎仪式

2023年6月份,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目前,通过改革转型,我国已经建成水域、山岳、地震专业救援力量5000多支,救援装备也大大提升。另外将社会力量纳入救援体系,现在大约2300支近5万人的队伍。

祁连山下多彩那达慕“欢腾”默勒草原

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负责人、“非遗”闽剧传承人、国家一级演员林颖表示,闽剧作为福建省的地方剧种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“五一”假期,中心策划了系列演出活动,汇集多种艺术形式,包括民乐演奏、闽剧传统剧目、闽剧经典折子戏、闽剧快闪,让市民及游客有机会亲近传统艺术。

巴黎奥运会将至 浙江义乌“体育系”订单暴增

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当前世界经济增速表现疲软,国际形势变乱交织,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,全球治理需求日益紧迫,世界发展和安全面临诸多挑战。但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疫情的阴霾,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。论坛希望通过此次年会的讨论,凝结各方智慧,团结亚洲与世界的力量,携手向前攻坚克难,共创未来。

湖北省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由四级提升至三级

第十一条 电网企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加强安全生产管理,强化电力可靠性管理,保障设备安全,避免或者减少设备原因影响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。双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确定设备维护和保障设备安全的责任分界点。国家有关规定未明确的,由双方协商确定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